京華時報訊(記者楊鳳臨)創(chuàng)博亞太(山東)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)認為自己申請微信商標在先,應擁有該商標的所有權,遂將商標評審委員會(以下簡稱商評委)訴至法院。北京知產法院一審認定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申請注冊的“微信”商標違反了《商標法》的相關規(guī)定,具有不良影響,因而維持了商評委對該商標不予核準注冊的裁定。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不服,向市高院提起上訴。市高院認為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“微信”商標具有“其他不良影響”的說法不當,但在指定使用服務上缺乏商標注冊所必須具備的顯著特征,其注冊申請違反了《商標法》規(guī)定,一審法院裁定結論正確。昨天上午,市高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。
先提出注冊商標申請
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稱,早在2010年11月12日,他們就向商標局提出了對計算機軟件和通訊服務兩類業(yè)務注冊“微信”商標的申請,并且他們已經將微信商標用于相關服務。直到他們提出注冊申請兩個多月后,騰訊公司才對外發(fā)布微信。
商評委認為,“微信”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手機聊天軟件,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申請注冊的“微信”商標容易使消費者產生誤認并導致不良的社會影響,不予核準注冊。
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則表示,該公司使用并注冊“微信”商標時,騰訊推出的“微信”尚未被廣大社會公眾熟知,因此不存在誤導廣大公眾、獨占公共資源的情形,不會導致消費者誤認進而產生社會不良影響。
去年3月,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原告提供的現有證據不能證明其主張的“微信”產品已經形成大量服務群體,而微信廣大用戶已經對現有的微信服務形成了固定認知。最終,法院一審判決駁回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的訴訟請求,維持商評委的裁定。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不服,向市高院提起上訴。
不適用在先申請原則
昨天上午10時,此案在市高院公開宣判。法院認為,就標志本身或者其構成要素而言,不能認定“微信”商標具有“其他不良影響”。同時,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的商標注冊申請行為,也難以認定“其他不良影響”的存在。
法院認為,“微”具有“小”“少”等含義,與“信”組合使用在其指定的服務類別上,易使相關公眾將其理解為是比電子郵件、手機短信等常見通信方式更為短小、便捷的信息溝通方式,是對上述服務功能、用途或其他特點的直接描述,而不易被相關公眾作為區(qū)分服務來源的商標加以識別和對待。“微信”商標在上述服務項目上缺乏顯著特征,屬于我國商標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(二)項所指情形。因此,“微信”商標不應予以核準注冊。
針對創(chuàng)博亞太公司提出的在先申請原則問題,市高院在判決中認為,在先申請原則是商標申請注冊過程中應當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。但是,在先申請原則有其適用范圍,該原則解決的主要是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之間的優(yōu)先性問題。在先申請原則的適用必須與我國商標法的其他規(guī)定相協商,對不具有顯著特征、不得作為商標使用和注冊的標志,不論其注冊申請時間早晚,均不涉及在先申請原則的適用。
市高院宣布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。
[ 編輯: newsroom ]
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、圖片、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,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(chuàng)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,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,或不應無償使用,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,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,如刪除或支付稿酬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